宇航3號番茄保護地·栽培技術
宇航3號番茄屬于無限生長類型,長勢強健,莖桿粗壯,中早熟。果實近圓形,成熟果粉紅色,平均單果重180-250克,果實大小均勻,裂果少。
一、育苗
1、營養土的配置
取3年內未種過茄科類蔬菜的肥沃田園土6份,腐熟的優質有機肥(腐熟的馬糞、圈肥或堆肥)4份,過篩后每立方米加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.5公斤、草木灰2-5公斤、50%多菌靈80克,混合均勻。
2、苗床準備
溫室或日光溫室育苗: 苗床播種應選經長時間日光照曬,土溫較高的疏松地塊。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溫室內鋪設地熱線,育苗時最好使用營養缽和育苗盤播種,可保證幼苗生長健壯和整齊一致。
小拱棚育苗: 應在扣膜前將地整好并施肥。整完地,扣膜加草苫,每日早拉晚蓋,不放風,充分烤地,使地溫上升,有條件者可在地下鋪電熱線。
3、播種
播期的確定
合理的播期取決于當地的氣候和育苗條件,還取決于市場需求。若用陽畦或小拱棚育苗,苗齡為50-60天。若在溫室育苗,苗齡為45-55天,按定植期往前推算播種日期。
4、種子處理
溫湯浸種:將種子放在50-55℃的熱水中,用水量為種子量的5倍左右。期間要不斷攪動以使種子受熱均勻,以起到殺菌消毒作用。當水溫降到30-35℃時,停止攪拌,搓洗凈種子表面的粘液,再用30℃左右的水浸泡5-6小時,準備催芽。
藥劑處理:用1%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-30分鐘或10%的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分鐘,然后用清水洗凈,準備催芽。
5、催芽
將浸種處理過的種子用濕毛巾包住,在29-30℃溫度下催芽,催芽過程中要注意調節濕度并進行換氣。每隔4-5小時翻動種子一次,進行換氣,并及時補充水分。當有75%左右種子破嘴或露白時播種。
6、播種
播種前先將苗床灌足底水,待水下滲后撒一層極薄的底土。播種時摻上少量細沙土,便于撒勻。播種不能過密,以適當稀播為原則。播種后隨即覆蓋過篩的細土,覆土厚1-1.2厘米,覆土后用塑料薄膜蓋嚴實。
利用營養缽育苗:苗缽選用9×9 厘米的塑料苗缽。播種前將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缽內6-7厘米厚。播種前一天營養缽要澆足底水,每缽種2粒催好芽的種子,隨后覆蓋1厘米厚的營養土,用塑料薄膜蓋嚴實。
7、苗期管理
播種到種子發芽出土,育苗床要維持較高的溫度,可在苗棚內加小拱棚,以保溫保濕。當幼苗出土后(至少60%出土),要及時揭去覆膜,適當降低溫度,防治幼苗徒長。在出苗過程中,要防止幼苗“帶帽”,如果發現小苗帶帽的較多,可噴適量水或撒些濕潤的細土;如果“帶帽”現象不多,可以采取人工挑開的辦法。
出苗后應盡可能使幼苗多見光,中午光照過強需用遮陽網遮蔭,其次是降低濕度,防止猝倒現象或誘發病害。幼苗破心期一定要控制澆水,可使床土表面見干見濕。如果遇上連續陰雨天使床土濕度過大,可適當撒些干細土來降低濕度。定植前一星期進行煉苗,適當通風降溫,使幼苗逐漸適應外間溫度,增強幼苗對早春低溫、干旱等不良條件的適應性。
二、定植
1、整地、施肥、作壟
施入優質農家肥4-5立方米/畝,深翻入土,與土壤充分混合,細耙耬平深翻、整平。施過磷酸鈣50公斤/畝、硫酸鉀15公斤/畝、尿素16公斤/畝,再起壟覆膜,壟距1米,壟高25厘米。
2、定植
以秋冬茬為例,秋冬茬在8月上中旬開始定植,每壟定植兩行,株距0.4米、行距0.55米,一穴一苗,畝播3000苗左右。定植后澆足定植水,以利于緩根發苗。
3、定植后管理
溫濕度管理:以秋冬茬為例。定植后3-5天內密閉保溫,緩苗期白天適溫為25-30℃,夜間為15-20℃,空氣相對濕度應為80-90%。開花座果期白天適溫為25-28℃,夜溫為16-18℃。結果期白天適溫22-26℃,夜溫為15-13℃,注意此期應加大通風,當外界夜溫最低不低于15℃時,可晝夜通風。 對于在冬季保溫效果較差的溫室,在覆蓋各種不透明覆蓋物后最低溫度仍達不到要求時,可利用揭蓋草苫的時間來提高夜間溫度和最低溫度,下午在太陽落山之前,覆蓋草苫,早晨應盡量早揭草苫。
光照管理: 冬季光照強度低,應在保證溫室溫度的情況下,盡量早揭晚蓋草簾,延長光照時間,使植株多見光,遇到陰冷下雪天氣也要適當揭簾見光;溫室后墻張掛反光幕或將后墻刷成白色,增加光照強度;選用透光性好的無滴薄膜,經常清掃棚膜,保持薄膜表面的清潔,提高透光率;及時整枝打杈調整植株行間的光照。保護地番茄夏秋栽培時,苗期采用遮陽網遮光。
水肥管理:冬季澆水應用溫室內部蓄水池的水,以防止降低地溫。澆水量以土壤見干見濕為準,定植以后根據土壤墑情澆水1-2次,澆水一般選在晴天上午進行,緩苗期間用0.4%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,有利于發根,如果苗太弱,葉面噴施糖氮液(0.2%尿素加1%葡萄糖)效果較好,以后進入蹲苗期。待第一穗果直徑達2-3厘米時,結束蹲苗開始澆水追肥,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或硫酸銨15公斤隨水灌入膜下的暗溝中。以后每兩穗果追一次肥。 每畝追施復合肥15-20公斤。追肥要結合澆水,結果盛期每7-10天澆一次水。隨著氣溫轉暖每5-6天澆一次水。
夏秋栽培的在定植后3-5天澆緩苗水,然后蹲苗,待第一穗果坐住并開始膨大時,結束蹲苗開始澆水施肥。在高溫季節,澆水應在早晨或傍晚進行,每5-6天澆一次水,每隔一水追一次肥,盛果期隨著氣溫轉涼視土壤墑情澆水。
在結果期,要注意噴施含有氮、磷、鉀和鈣、鐵、錳、鋅等微量元素的多元葉面肥2-3次。
4、植株調整
綁蔓 在棚頂沿南北向拉鐵絲固定,將植株用塑料繩綁在鐵絲上,綁蔓時注意不要捆的太緊,以防植株長粗后縊傷。在第一次綁蔓后每隔3-4葉綁蔓一次。
打叉與摘心 建議用單桿整枝法,除頂芽以外的側枝全部清除,秋春茬一般留5-6穗果摘心,打頂時注意在頂部花序的上面多留兩片葉摘心,以保證上部果實的營養需要,也有利于遮蔭防止果實灼燒。
三、采收
果實臍部轉為黃綠色并開始出現紅色,此時果肉堅實,初具風味,較耐運輸,為運銷外地的最適采收期;果面80%以上轉紅或完全著色,肉質尚堅實,風味最佳,為就近鮮果市場供應的最適采收期。
四、病蟲害防治
番茄常見病蟲害有晚疫病、病毒病、葉霉病、灰霉病、蚜蟲、白粉虱、潛葉蠅等,宜采取農業措施、物理防治、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。
1、農業措施
創造有利于番茄生長,而不利于病蟲害生長的生態環境條件,達到防病治蟲、高產優質的無公害生產目的。與非茄科蔬菜輪作3年以上,深耕曬垡、夏季高溫悶棚;加強肥水管理,整個生育期間,促秧、攻果、返秧、防衰四次肥水不可少,雨季少澆水,高溫季節暴雨后及時排水;前作收獲后及時清潔菜園,耕翻土地;綜合調控環境條件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。
2、物理防治
采取溫燙浸種、防蟲網隔離、黃板誘殺等方法防治病蟲害。
3、化學防治
晚疫病 最好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。用72.2%普力克水劑葉面噴施,600-900倍液(72-108毫升/畝) ,整個生長季節普力克水劑使用1-2次,采前安全間隔期為5-7天;噴霧施藥可選用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每隔7-14天噴藥1次,作物一季生長期施用1-2次,采前3-5天停止用藥,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降雨,請勿施藥;粉塵施藥可選用5%百菌清粉塵劑,每畝每次1千克,于傍晚棚室封棚前施藥,過夜即可。7-8天施一次,連續1-3次。采前3-5天停止用藥。
病毒病 最好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。20%嗎啉胍·乙銅可濕性粉劑,葉面噴霧,每畝使用粉劑100-150克左右,生長期施用1次,采前安全間隔期為5-7天;1.5%植病靈乳油稀釋1000-1500倍液噴施,生長期施用1次,畝施50-90克,采前安全間隔期為7-10天。
灰霉病 最好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。噴霧可選用50%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,生長期施用1次,采前安全間隔期為20-25天;45%特克多(噻菌靈)懸浮劑4000倍液,每隔6-7天噴一次,連噴1-2次,采前安全間隔期為7-10天。煙霧施藥可選用10%速克靈煙劑或45%百菌清煙劑,每畝每次250克。
葉霉病 最好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??刹扇婌F施藥,噴灑藥液要注意葉背面的防治??捎?/span>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采前安全間隔期為10天;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-1000倍液,采前5-7天停止用藥。
蚜蟲、白粉虱、潛葉蠅等 最好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。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,每畝 用藥 1-5 克,生長期施用1次收獲前15天停止用藥;5%甲維鹽4-5毫升/畝,噴霧使用,安全間隔期為3-5天,生長期施用1-2次。